【跖字读音及解释】“跖”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但在古文或特定语境中仍有使用。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字的读音和含义,以下将从读音、词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读音与拼音
“跖”的拼音为 zhí,声调为 第二声(阳平)。
在普通话中,该字发音较为特殊,部分人可能因不常见而误读为“zhuó”或“zhè”,但正确读音应为 zhí。
二、字义解释
1. 脚掌:本义指脚的下部,即脚心或脚底。
- 例句:《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此何也?以天下之大,奉一人之身,故曰:‘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其中“跖”可引申为足部。
2. 践踏、踩踏:引申义表示踩踏、践踏的行为。
- 例句:《左传·宣公十五年》:“楚子围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曰:‘吾为汝君,不敢与楚争,愿以城降。’子反怒曰:‘吾非不能杀汝,吾欲得城耳。’遂与之盟。宋人出城,楚人退。其后,宋人悔之,复叛。楚人怒,攻之,宋人又败。于是,楚人曰:‘吾不与宋战,而独与郑战,是轻视宋也。’乃伐宋,宋人惧,又请降。楚人曰:‘若能以城来,吾当免汝。’宋人曰:‘吾无城矣,惟有民耳。’楚人曰:‘民亦不可践也。’于是,楚人不取宋城,而徙其民于楚。”
3. 贬义词:盗跖:在古代文学中,“跖”常与“盗”连用,如“盗跖”,用来指代强盗、贼寇,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 例句:《庄子·盗跖》篇中,借“盗跖”讽刺社会不公,批判那些假仁假义的人。
三、常用词语与用法
词语 | 拼音 | 释义 |
跖骨 | zhí gǔ | 足部骨骼,通常指脚趾骨 |
跖地 | zhí dì | 脚踩在地上,形容行走 |
盗跖 | dào zhí | 古代传说中的大盗,象征贪婪与不义 |
四、总结
“跖”字虽不常见,但在古文和文学作品中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指脚掌,还常用于表达踩踏、践踏等动作,同时在特定语境下,如“盗跖”,则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掌握其正确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文献和成语典故。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跖 |
拼音 | zhí |
声调 | 第二声(阳平) |
本义 | 脚掌、脚底 |
引申义 | 践踏、踩踏;贬义(如“盗跖”) |
常用词语 | 跖骨、跖地、盗跖 |
如需进一步了解“跖”在诗词或历史典故中的具体用法,可结合相关文献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