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甄选问答 >

腊祭汉语大词典

2025-09-18 01:14:35

问题描述:

腊祭汉语大词典希望能解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8 01:14:35

腊祭汉语大词典】“腊祭”一词出自《汉语大词典》,是古代中国一种重要的祭祀活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也体现了社会结构与宗教信仰的结合。以下是对“腊祭”一词的总结性介绍,并附上相关资料表格。

一、

“腊祭”是指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即“腊月”)举行的祭祀活动,主要目的是祈求来年丰收、驱邪避灾、感谢神灵保佑。这一习俗源于先秦时期,后经汉唐至明清,逐渐发展为一种全国性的传统节日活动。

在古代,“腊祭”不仅是农耕社会的重要仪式,还与天子、诸侯、士大夫等不同阶层的祭祀制度密切相关。《礼记·郊特牲》中提到:“腊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说明“腊祭”有聚集万物、供奉祖先与神灵之意。

此外,“腊祭”在民间也被称为“腊八节”,尤其在佛教文化中,这一天被视为佛祖成道的日子,因此也有“佛祖圣诞”之称。

二、相关资料表

项目 内容
词目 腊祭
出处 《汉语大词典》
拼音 là jì
解释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的祭祀活动,用于祈求丰收、驱邪避灾、感恩神灵。
起源 先秦时期,盛行于汉唐至明清
意义 体现农耕文明的祭祀传统,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关系
别称 腊八节、腊月祭
文化影响 民间节日、佛教纪念日(佛祖成道日)
相关文献 《礼记·郊特牲》、《周礼》、《汉书·郊祀志》

三、结语

“腊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意义,也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通过了解“腊祭”的来源与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观念与生活智慧。同时,它也为现代人提供了追溯传统、传承文化的契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