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甄选问答 >

民胞物与的汉语大词典

2025-10-30 15:44:56

问题描述:

民胞物与的汉语大词典,有没有人理理我?急需求助!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30 15:44:56

民胞物与的汉语大词典】“民胞物与”是一个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成语,常用于表达对天下百姓和万物的关怀与同情。该词最早见于北宋思想家张载的《正蒙·乾称篇》,原文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百姓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同伴。这一思想体现了儒家“仁爱”精神的核心,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汉语大词典》中,“民胞物与”被解释为:把人民视为同胞,把万物视为朋友,形容一种博大的仁爱胸怀和对天地万物的普遍关爱。它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也对后世的哲学、文学、政治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民胞物与”出自张载的《正蒙·乾称篇》,意指将人民视为同胞,将万物视为伙伴,表达了一种博爱、平等、和谐的价值观。这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儒家“仁者爱人”的精神内核。在《汉语大词典》中,该词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追求。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民胞物与
出处 张载《正蒙·乾称篇》
原文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含义 将人民视为同胞,将万物视为朋友,表达博爱与和谐的思想。
文化背景 儒家思想,体现“仁爱”精神,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汉语大词典》解释 把人民当作同胞,把万物当作同伴,形容一种宽广的仁爱胸怀和对万物的关怀。
现代意义 强调社会包容、生态平衡、人类共同体意识等现代价值观。
相关思想 儒家“仁者爱人”、“天人合一”等思想密切相关。

通过了解“民胞物与”这一成语的来源与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念,也能从中汲取对现代社会有益的精神资源。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