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30条措施】近年来,随着基层治理任务的不断加重,基层干部普遍面临“事务多、压力大、负担重”的问题。为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相关部门出台了《为基层减负30条措施》,从制度、流程、考核、资源保障等方面入手,全面优化基层工作环境。
以下是对这30条措施的总结与归纳,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理解与落实。
序号 | 措施名称 | 主要内容 |
1 | 减少会议数量 | 严格控制会议频次,提倡视频会议和线上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现场会议。 |
2 | 精简文件材料 | 压缩发文数量,推行电子化办公,避免重复报送材料。 |
3 | 规范督查检查 | 明确督查检查范围,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实行“一次检查、全面评估”。 |
4 | 优化考核机制 | 改革考核方式,减少“唯台账论”“唯材料论”,注重实际成效。 |
5 | 加强信息平台整合 | 整合各类信息系统,避免数据重复录入,提高信息化水平。 |
6 | 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 根据基层实际能力分配任务,避免“一刀切”式管理。 |
7 | 减少迎检负担 | 明确迎检标准,避免过度准备、层层加码,减轻基层迎检压力。 |
8 | 推行“清单制”管理 | 对基层工作事项进行清单化管理,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 |
9 | 强化培训指导 | 提供系统性培训,提升基层干部业务能力,减少因不熟悉流程带来的额外负担。 |
10 | 鼓励基层创新 | 支持基层结合实际开展探索,鼓励因地制宜解决问题。 |
11 | 优化审批流程 | 简化行政审批环节,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地见效。 |
12 | 加强人员配备 | 合理配置基层工作人员,避免人手不足导致的工作超负荷。 |
13 | 推进政务公开 | 提高政策透明度,增强群众对基层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
14 | 规范评比表彰 | 控制评比项目数量,避免“评比成灾”,防止形式主义。 |
15 | 建立容错机制 | 鼓励担当作为,对因探索性工作出现的失误给予合理包容。 |
16 | 完善后勤保障 | 加强基层单位的物资、经费和设备保障,确保正常运转。 |
17 | 推动社会参与 | 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分担工作压力。 |
18 | 规范宣传口径 | 避免过度宣传、虚假宣传,防止给基层造成额外负担。 |
19 | 推行“首问负责制” | 明确办事流程,避免推诿扯皮,提高服务效率。 |
20 | 优化考核指标 | 调整考核权重,突出重点任务,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
21 | 加强监督问责 | 对搞形式主义、加重基层负担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
22 | 推进“智慧乡村”建设 |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减少人工操作负担。 |
23 | 简化报表填报 | 减少重复性报表,统一数据来源,避免“多头报、重复报”。 |
24 | 优化信访处理机制 | 提高信访办理效率,减少基层在矛盾化解中的被动压力。 |
25 | 强化基层法治建设 | 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减少因法律知识不足引发的纠纷。 |
26 | 推行“一岗双责” | 明确岗位职责,避免职责不清造成的重复劳动。 |
27 | 建立基层反馈渠道 | 开通畅通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基层意见并加以改进。 |
28 | 加强心理疏导 | 关注基层干部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
29 | 推动资源整合 | 整合部门资源,避免各自为政,形成合力推进工作。 |
30 | 持续跟踪评估 | 建立长效机制,定期评估减负措施实施效果,动态调整政策。 |
通过以上30条措施的落实,能够有效缓解基层干部的“疲于奔命”状态,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构建更加科学、高效、务实的基层工作体系,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