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甄选问答 >

套利定价理论名词解释

2025-09-28 03:11:27

问题描述:

套利定价理论名词解释,蹲一个热心人,求不嫌弃我笨!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8 03:11:27

套利定价理论名词解释】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简称APT)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斯(Stephen Ross)于1976年提出的一种资产定价模型。APT是对传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补充和扩展,它不依赖于市场组合的假设,而是通过多因素模型来解释资产的预期收益。

APT的核心思想是: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可以由多个系统性风险因素来解释,这些因素反映了市场中影响资产价格的宏观或行业层面的变化。如果市场上存在未被利用的套利机会,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卖不同资产组合来获取无风险收益,从而推动市场价格趋于均衡。

套利定价理论是一种基于多因素分析的资产定价模型,它认为资产的预期收益与多个宏观经济或市场因素相关。APT 不依赖于市场组合的有效性假设,而是通过识别影响资产收益的风险因子,构建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预测资产的预期收益。该理论强调了市场的有效性,并指出在没有套利机会的情况下,资产的价格应与其预期收益相匹配。

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理论名称 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 APT)
提出者 斯蒂芬·罗斯(Stephen Ross)
提出时间 1976年
核心思想 资产的预期收益由多个系统性风险因素决定,而非单一市场风险因素
主要假设 - 市场有效
- 存在多个可测的风险因子
- 投资者理性且追求效用最大化
关键特点 - 不依赖市场组合假设
- 使用多因素模型解释收益
- 强调套利行为对价格的影响
应用领域 资产定价、投资组合管理、风险管理等
与CAPM的区别 - CAPM基于市场组合,APT基于多个风险因子
- APT更灵活,适用于复杂市场环境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套利定价理论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及其与传统模型的区别。这一理论为现代金融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工具。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