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膏继晷的含义】“焚膏继晷”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唐代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意思是点燃灯烛来延续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这个成语常用来赞美人们在艰苦条件下仍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精神。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焚膏继晷 |
拼音 | fén gāo jì guǐ |
出处 | 唐·韩愈《进学解》 |
释义 | 燃烧灯烛以延续日光,比喻夜以继日地用功学习或工作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勤奋、刻苦、不懈努力 |
近义词 |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孜孜不倦 |
反义词 | 玩物丧志、得过且过、懒惰怠工 |
二、成语使用场景
“焚膏继晷”多用于描述人在学习、科研、工作中表现出的顽强毅力和高度专注。例如:
- 学生为了考试而“焚膏继晷”地复习;
- 科研人员为完成项目而“焚膏继晷”地实验;
- 工作者为了赶工期而“焚膏继晷”地加班。
这种精神虽然值得敬佩,但也提醒人们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消耗身体。
三、文化内涵与启示
“焚膏继晷”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勤奋的传统,也反映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
但同时,我们也应理性看待“焚膏继晷”,强调效率与健康并重,避免盲目透支体力和精力。
四、总结
“焚膏继晷”是形容人勤奋努力、日夜不停工作的成语,源自古代文人苦读的场景。它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激励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坚持不懈。然而,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更应注重科学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高效与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