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读后感拿来主义读后感范文】《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发表于1934年。文章通过批判当时社会上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全盘接受外来事物的现象,提出了“拿来主义”的观点,主张在吸收外来文化时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强调有选择地吸收和改造外来文化,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或排斥。
一、
《拿来主义》以犀利的语言揭露了当时一些人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与不加思考的“全盘西化”倾向。鲁迅指出,这种做法不仅不能真正提升民族文化,反而可能导致民族文化的消亡。他提出“拿来主义”的理念,即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应保持独立思考,有选择地吸收,同时结合自身文化进行创新与发展。
文章中,鲁迅用“大宅子”比喻外来文化,认为我们不应像“孱头”一样不敢进去,也不应像“昏蛋”一样全盘否定,更不应像“废物”一样完全照搬。而是应该像“强盗”一样,有目的地挑选、使用和改造。
二、核心观点总结表
观点名称 | 内容简述 |
盲目崇拜西方 | 批判部分人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认为这是不加思考的“全盘西化” |
全盘否定文化 | 指出对西方文化的全盘否定也是错误的,容易导致文化封闭与落后 |
拿来主义主张 | 提出“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强调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 |
文化融合与创新 | 强调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文化进行创造和发展 |
不同对待方式 | 对待外来文化应像对待“大宅子”一样,分清好坏,有选择地使用 |
三、个人感悟
读完《拿来主义》,我深刻体会到鲁迅先生对文化问题的深刻洞察。在当今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文化不断交融,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鲁迅提出的“拿来主义”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也为今天的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我们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去接触外来文化,但绝不能盲目跟风;应以理性的眼光去判断其价值,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或拒绝。只有在尊重自身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与创新发展。
结语:
《拿来主义》不仅是一篇关于文化态度的文章,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示。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外来事物时,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既要敢于吸收,也要善于辨别,最终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