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袖分桃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断袖分桃”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男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尤其是同性之间的情感。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两个典故,分别来自汉朝和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
一、
“断袖分桃”由两个历史典故组成:
1. 断袖:出自汉朝皇帝刘彻与董贤的故事,形容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
2. 分桃:出自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与他的爱妾燕后的故事,象征夫妻或恋人之间的恩爱。
这两个典故后来被合称为“断袖分桃”,用来比喻男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尤其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述同性恋或男性之间的亲密关系。
二、表格展示
典故名称 | 出处 | 内容简述 | 含义/象征意义 |
断袖 | 《汉书·董贤传》 | 汉哀帝与宠臣董贤关系亲密,一次睡觉时董贤压住汉哀帝的袖子,汉哀帝怕惊醒他,于是割断自己的衣袖。 | 表示君臣之间或男子之间的深情厚谊,甚至有同性恋的意味。 |
分桃 | 《战国策·齐策》 | 孟尝君与爱妾燕后感情很好,燕后吃桃时将剩下的桃子留给孟尝君,孟尝君因此感动。 | 象征夫妻或恋人之间的恩爱与忠诚,也常被引申为同性之间的情感。 |
三、延伸说明
虽然“断袖分桃”最初是描写男女之情,但在后世的文学和文化中,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指代男性之间的亲密关系,尤其是在古代文人中较为常见。它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也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情感表达的复杂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语境下,“断袖分桃”有时会被误解为同性恋的代称,但其原始含义更多是强调情感的真挚与深厚,而非单纯的性取向。
如需进一步探讨这一成语在文学或历史中的应用,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