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怎么读什么意思】“髀”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很多人在阅读或书写时可能会遇到。本文将从发音、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髀”字读音为 bì,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字,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低。其本义是指人体部位,即大腿的外侧部分,也常用来指代大腿骨。在古文中,“髀”有时也用于形容身体某部位的突出或肥大。
此外,在一些成语或古文语境中,“髀”也有引申意义,如“髀肉复生”,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比喻久居安逸,失去进取之心。
该字结构为左右结构,部首为“月”,笔画为17画,属于形声字,左形右声。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髀 |
拼音 | bì |
注音符号 | ㄅㄧˋ |
部首 | 月(肉字旁) |
笔画数 | 17画 |
结构 | 左右结构 |
五笔编码 | EYNA |
简体/繁体 | 简体:髀;繁体:髀 |
本义 | 大腿的外侧;大腿骨 |
引申义 | 比喻久居安逸,失去进取心(如“髀肉复生”) |
使用场景 | 古文、文学作品、医学术语等 |
常见词语 | 髀肉复生、髀骨 |
三、拓展说明
虽然“髀”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在一些特定语境中仍有一定使用价值。例如:
- 在中医或解剖学中,“髀”常用于描述腿部结构;
- 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古典小说或诗词中,可能作为描写人物形象的词汇出现;
- 在成语“髀肉复生”中,借“髀”来表达一种生活状态的变化。
因此,了解“髀”的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或提升语言素养。
如需进一步了解与“髀”相关的词语或典故,可继续查阅相关文献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