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汉宫传蜡烛】“日暮汉宫传蜡烛”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原诗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句诗描绘了寒食节当天,皇宫中点燃蜡烛、传递火种的场景,同时也隐含着对权贵阶层享受特权的讽刺。
一、
“日暮汉宫传蜡烛”这一诗句不仅展现了古代宫廷在寒食节时的习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权力分配。通过“传蜡烛”的行为,诗人巧妙地揭示了皇权与贵族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在节日中的特殊待遇。这一意象在后世文学中常被引用,成为象征权势与特权的典型符号。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代韩翃《寒食》 |
诗句 | “日暮汉宫传蜡烛” |
背景 | 寒食节,古代祭祀祖先的节日 |
意象 | 蜡烛象征光明与权威,也暗示特权 |
用法 | 后世多用于描写权贵阶层的奢靡生活 |
文学意义 | 揭示社会等级,带有讽刺意味 |
作者风格 | 韩翃擅长写景抒情,语言含蓄而深刻 |
三、延伸理解
“日暮汉宫传蜡烛”不仅是对一个具体场景的描写,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代表了古代社会中权力的象征——在那个时代,能够拥有并使用蜡烛的,往往是地位显赫的人。而“传蜡烛”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权力的传递与延续。
此外,这句诗也体现了韩翃对现实的关注。他并未单纯描绘节日的喜庆,而是透过现象看到了背后的不公。这种写法使得诗歌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备一定的社会批判性。
四、结语
“日暮汉宫传蜡烛”作为一句经典诗句,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对寒食节的记录,更是对社会结构的一种反映。通过这一诗句,我们得以窥见古代社会的风貌,并从中获得对权力、阶级与文化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