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瀣一气的意思】“坑瀣一气”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坏人之间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共同做坏事。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传说,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腐败、勾结、不正当合作等行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坑瀣一气 |
拼音 | kēng xiè yī qì |
出处 | 出自《晋书·王衍传》:“衍虽有高名,而素无德行,好清谈,与王敦、石崇等共为‘坑瀣一气’之徒。” |
含义 | 形容坏人互相勾结,狼狈为奸,一起干坏事。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贬义词。 |
近义词 | 狼狈为奸、同流合污、沆瀣一气(注意:正确说法是“沆瀣一气”,不是“坑瀣一气”) |
反义词 | 洁身自好、光明磊落、独善其身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坑瀣一气”最早出现在《晋书·王衍传》,原意是指王衍等人与权贵勾结,形成一个腐败集团。后来,“坑瀣一气”逐渐被误写为“沆瀣一气”,但两者在现代使用中已基本统一为“沆瀣一气”。不过,从字面来看,“坑瀣一气”本意更接近“互相勾结”的意思,而“沆瀣一气”则更多指“气味相投”。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沆瀣一气”是标准写法,而“坑瀣一气”可能是误写或方言用法。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腐败现象 | “这些官员相互勾结,坑瀣一气,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
描述团伙犯罪 | “这伙人坑瀣一气,长期从事非法活动。” |
描述不良合作关系 | “他们为了利益,坑瀣一气,做出很多不道德的事情。” |
四、总结
“坑瀣一气”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的成语,用来形容坏人之间互相勾结、共同作恶的行为。虽然现代常用“沆瀣一气”,但“坑瀣一气”在某些语境下仍可使用,尤其在强调“勾结”而非“气味相投”时。在写作和表达中,需注意其准确含义和使用场合,避免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