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不择食名词解释是什么】一、
“饥不择食”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对食物没有选择性,只要是能吃的东西都会接受。这个成语不仅用于字面意义的饮食情况,也常被引申为在某种迫切需求或压力下,对条件要求降低,不再挑剔。
从字面来看,“饥”指饥饿,“不择食”即不挑选食物。整体表达的是人在极端状态下,为了满足基本生存需求而不得不接受任何可以充饥的食物。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人在困境中的无奈状态,有时也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比如在资源匮乏或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接受不如意的选择。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饥不择食 |
类型 | 成语 |
拼音 | jī bù zé shí |
出处 | 《孟子·尽心上》:“饿死而不食,仁者之志;饿而乞食,不羞也。”(后世演化为“饥不择食”) |
字面意思 | 饥饿时不会挑选食物 |
引申含义 | 在紧迫情况下,对条件不再挑剔,勉强接受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在困境中被迫接受不理想的选择 |
同义词 | 不择手段、迫不得已、走投无路 |
反义词 | 挑三拣四、优柔寡断、讲究条件 |
常见用法 | “他现在饥不择食,连路边的烤红薯都吃。” |
三、结语
“饥不择食”不仅是对饥饿状态的形象描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有时需要放下执念,灵活应对。同时,也警示人们在资源充足时应珍惜选择的权利,避免因一时的无奈而做出后悔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