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多孔板】在生物实验和高通量筛选中,384多孔板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实验工具。它以其高密度、高效率和良好的兼容性,成为实验室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本文将对384多孔板的基本信息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其主要参数与特点。
一、
384多孔板是一种具有384个孔的微孔板,通常用于细胞培养、药物筛选、生化反应等实验。相比传统的96孔板,384孔板在单位面积内可容纳更多的样本,从而提高实验效率并减少试剂用量。该类型板常用于自动化操作,如液体处理机器人、高通量筛选系统等。
384多孔板的设计标准统一,便于与其他设备兼容。常见的材质包括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和聚碳酸酯(PC),不同材质适用于不同的实验需求。此外,384多孔板的孔径、深度、底部形状等参数也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选择合适的板型至关重要。
二、384多孔板参数对比表
参数 | 描述 |
孔数 | 384个孔(通常为16×24排列) |
板尺寸 | 127.8 mm × 85.5 mm(符合SBS标准) |
孔径 | 约0.5–1.0 mL(根据具体型号有所不同) |
材质 | 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等 |
底部形状 | 平底、圆底或U型底(根据实验用途选择) |
表面处理 | 未经处理、经表面处理(如疏水/亲水涂层) |
可用性 | 常见于自动化设备,如液态分配器、读板仪、洗板机等 |
适用实验 | 细胞培养、药物筛选、ELISA、酶反应、蛋白结合实验等 |
优点 | 高通量、节省试剂、便于自动化操作、数据重复性好 |
缺点 | 孔间交叉污染风险较高、手动操作难度大、成本相对较高 |
三、结语
384多孔板因其高密度和高效性,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选择合适的板型和材质,可以显著提升实验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384多孔板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对于研究人员而言,了解其性能特点并合理使用,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