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黄词语解释是什么】“信口雌黄”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说话不负责任、随意编造、毫无根据地乱说一通。这个成语不仅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还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不讲事实、信口开河的人。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信口雌黄”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归纳。
一、词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信口雌黄 |
拼音 | xìn kǒu cí huáng |
释义 | 指人说话没有根据,随口乱说,甚至故意歪曲事实。 |
出处 | 《晋书·王衍传》:“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古人有言:‘信口雌黄’。”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说话不负责任、不讲事实。 |
感情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信口雌黄 |
反义词 | 实事求是、言之有据、谨言慎行 |
二、词语解析
- 信口:意思是随便开口,不加思考。
- 雌黄:原指一种矿物颜料,古代常用于修改文字,后引申为随意更改、捏造事实。
“信口雌黄”最早来源于古代的书写习惯。古人写字时如果写错了,会用雌黄来涂抹修改,后来这个行为被引申为对事实的随意篡改或无端编造,因此“信口雌黄”便成了形容人说话不负责任的成语。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别人说话不实 | 他今天在会议上信口雌黄,完全不顾事实。 |
描述某人随意发言 | 她总是信口雌黄,让人难以相信她的话。 |
讽刺不负责的言论 | 这些媒体的报道简直是信口雌黄,毫无依据。 |
四、总结
“信口雌黄”是一个典型的贬义成语,用来形容人说话没有根据、随意编造、不负责任的行为。它源于古代的书写习惯,后来演变为对言语不负责任的讽刺。在日常交流中,若有人被指出“信口雌黄”,则意味着其言论缺乏事实依据,容易误导他人。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展示,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信口雌黄”这一成语的含义、来源及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