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

清晨,薄雾笼罩着田野,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老李扛着锄头走向自家的稻田,这是他每日必经的劳作之路。天刚蒙蒙亮,露珠挂在青翠欲滴的稻叶上,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老李今年六十有五,却依然精神矍铄。他常说:“种地是一门学问,也是生活的根本。”小时候,父亲就教导他:“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像一颗种子深深扎根在他的心中。几十年过去了,无论生活如何变化,他始终坚守着这片土地,用双手播种希望,收获丰收。

走进稻田,老李蹲下身,仔细查看每一株稻苗的长势。他手中的锄头动作娴熟而有力,将杂草连根拔起,同时为稻苗松土透气。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滑落,但他毫不在意,反而露出满足的笑容。“这锄头虽重,但每一下都让我感到踏实。”他说。

锄禾的日子并不轻松,尤其是在盛夏时节,烈日炙烤大地,让人汗流浃背。然而,每当看到稻穗逐渐饱满,老李的心里便充满了喜悦。“种地的人最懂感恩,”他感慨道,“我们吃的每一粒米,都是天地滋养的结果,是辛勤付出的回报。”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乡村,选择城市的生活。但老李相信,总有人会记住这份来自土地的馈赠。“只要还有人在乎粮食,我们的日子就不会荒芜。”他坚定地说。

夕阳西下,稻田披上了金色的霞光。老李收起锄头,背着满载希望的背篓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知道,明天又将是忙碌的一天,但他乐在其中。因为对他而言,锄禾不仅是一种生存方式,更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