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形于色的词语意思是什么】“怒形于色”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愤怒时,情绪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生气时,脸色、表情都会表现出明显的不悦或愤怒。
一、词语解释
词义:
“怒形于色”指的是人因愤怒而使脸色发生变化,情绪外露,无法掩饰。其中,“怒”表示愤怒;“形”是显露、表现的意思;“于色”指表现在脸色上。
出处:
该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项王默然不应。……”虽然原文中没有直接出现“怒形于色”,但类似表达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
近义词:
怒发冲冠、怒不可遏、勃然大怒、怒火中烧
反义词:
心平气和、泰然自若、不动声色、面无表情
二、词语结构分析
| 词语 | 拼音 | 词性 | 含义 |
| 怒 | nù | 动词/名词 | 愤怒、恼怒 |
| 形 | xíng | 动词 | 显现、表现 |
| 于 | yú | 介词 | 在……上 |
| 色 | sè | 名词 | 面色、脸色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日常交流 | 他听到消息后怒形于色,脸色铁青。 |
| 文学作品 | 她一看到那张照片,立刻怒形于色,转身离去。 |
| 新闻报道 | 官员在发布会上怒形于色,对质疑做出激烈回应。 |
四、总结
“怒形于色”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愤怒时,情绪会自然地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它不仅表达了情绪的强烈,还体现了情绪的外显性。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状态。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怒形于色 |
| 读音 | nù xíng yú sè |
| 含义 | 因愤怒而脸色变化,情绪外露 |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间接引用) |
| 近义词 | 怒发冲冠、怒不可遏 |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不动声色 |
| 使用场景 | 日常交流、文学、新闻等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