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郦道元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的一篇经典游记散文,被誉为描绘自然山水之美的典范之作。文章虽短小精悍,却生动地展现了长江三峡的雄奇壮美与四季变化。
文章开篇即点明了三峡的位置:“自三峡七百里中”,短短一句便勾勒出三峡的地理范围。接着,作者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描绘出两岸群山连绵不绝的景象,给人一种巍峨壮观的感觉。随后,“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进一步强调了山势的高峻和险要,让人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山峦之间。
进入夏季时,三峡展现出另一种震撼人心的景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洪水暴涨,江水漫上丘陵,船只无法通行,凸显了自然力量的强大。而到了春冬之际,则又是另一番景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澈的急流与碧绿的深潭相互映衬,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岸边的树木,充满生机与诗意。秋季降临,三峡则呈现出萧瑟肃杀之美,“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令人顿生寂寥之感。
全文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四季景色的描写,不仅展示了三峡的自然风貌,更寄托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三峡》也反映了古人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智慧,堪称山水文学的经典之作。阅读此文,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能体会到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思。